定義
是指將黑色金屬零件放入兩種性質不同的鹽浴中,通過多種元素滲入金屬表面形成復合滲層,從而達到使零件表面改性的目的。它沒有經過淬火,但達到了表面淬火的效果,因此國內外稱之為QPQ。
簡介
大漢鹽浴復合處理 技術將熱處理與防腐蝕處理一次完成,處理溫度低,時間短,能同時提高零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蝕性,減少摩擦系數(shù),變形小,無公害。具有優(yōu)化加工工序,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的優(yōu)點,得到眾多廠家的認可和贊譽。像美國GE、GM公司、德國大眾、奔馳、日本豐田、本田等一些跨國公司,均大量采用。
大漢鹽浴復合處理技術在工藝上它是熱處理技術與防腐蝕技術的結合,在性能上它是高耐磨性和高抗蝕性的結合,在滲層上是由多種化合物組成的復合滲層。因此國外認為這是金屬表面強化技術領域內的巨大進展,把它稱之為一種新的冶金方法。
特點
目前,QPQ表面改性技術在國內也得到大量推廣應用,尤其在汽車、摩托車、紡機、機床、電器開關、工模具上使用效果非常突出。其具體的特點如下:
1、良好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能
該工藝能提高了各種黑色金屬零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摩擦系數(shù)。產品經過QPQ處理后,耐磨性比常規(guī)淬火、高頻淬火高16倍以上,比20#鋼滲碳淬火高9倍以上,比鍍硬鉻和離子氮化高2倍以上。
疲勞試驗表明:該工藝可使中碳鋼的疲勞強度提高40%以上,比離子氮化,氣體氮化效果均好。該工藝特別適合于形狀復雜的零件,解決技術關鍵,讓變形難題迎刃而解。
2、良好的抗腐蝕性能
對幾種不同材料、不同工藝處理的樣品按同樣的試驗條件,按ASTMBll7標準進行了連續(xù)噴霧試驗,鹽霧試驗溫度35±2℃,相對濕度>95%,5%NaCL水溶液噴霧。試驗結果表明,經QPQ處理后的零件抗蝕性是1Crl8Ni9Ti不銹鋼的5倍,是鍍硬鉻的70倍,是發(fā)黑的280倍。
3、產品處理以后變形小
工件經QPQ處理處理之后幾乎沒有變形產生,可以有效的解決常規(guī)熱處理方法難以解決的硬化變形難題。例如:尺寸為510×460×1.5mm的2Cr13不銹鋼薄板經QPQ處理之后,表面硬大于HRC60,不平度小于0.5mm。目前,QPQ技術在眾多得軸類零件、細長桿件上應用得非常成功,有效的解決了一直以來存在的熱處理硬化和產品變形的矛盾。
4、可以代替多道熱處理工序和防腐蝕處理工序,時間周期短。
工件經QPQ處理后,在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基礎上同時提高其抗腐蝕能力,并且形成黑色、漂亮的外觀,可以代替常規(guī)的淬火一回火一發(fā)黑(鍍鉻)等多道工序,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大量的生產數(shù)據表明,QPQ處理與滲碳淬火相比可以節(jié)能50%,比鍍硬鉻節(jié)約成本30%,性價比高。
5、無公害水平高、無環(huán)境污染
QPQ處理工藝過程經有關環(huán)保部門檢測鑒定,并經全國各地用戶的實際使用證明,各種有害物質排放量均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允許值。由于技術先進,質量穩(wěn)定,QPQ技術應用的產品有數(shù)百種之多,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多條生產線。
6、QPQ技術適用材料的范圍廣泛
該工藝對所有黑色金屬材料均適用,從純鐵、低碳鋼、結構鋼、工具鋼到各種高合金鋼、不銹鋼、鑄鐵以及鐵基粉末冶金件。
應用
下表為QPQ工藝在一些典型零件上的應用舉例:
序號 類別 應用情況
1、高速鋼刀具 各種HSS鉆頭、銑刀、拉刀、齒輪刀具,提高使用壽命l—4倍,特別對難加工材料,效果好。
2、刀桿、刀體 各種機夾刀具刀桿、刀體提高其耐磨性,抗擦傷,不變形,很好地滿足了定位和精度要求,防銹能力強。
3、模具 適用于各種壓鑄模、注塑模、擠壓模、橡膠模、玻璃模等,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壽命,改善被加工零件的表面光潔度。
4、汽車零件 氣門、曲軸、凸輪軸、齒輪、氣簧活塞桿、減震器桿、差速器支架、球面銷等幾十種零件,已應用多年,效果好。
5、體育器械 高爾夫球頭等,產品直接出口歐美市場。
6、紡織機械
7、開關零件
8、印刷機械
9、密封機械 各種閥門、軸類零件。
10、電動工具零件
11、建筑機械零件
12、照相機零件 快門、鎖扣等沖壓件。
QPQ熱處理
通常來說,QPQ是淬火-拋光-淬火。處理后表面以耐腐蝕為主。耐磨性對耐高溫性能沒有明顯改善。如果要耐高溫,就要選擇耐高溫的材料。起初的目的是淬火-拋光-淬火,在中國被稱為QPQ鹽浴復合處理技術,其中“鹽浴復合”是指在兩個鹽浴中處理工件,即氮化物鹽浴和氧化物鹽浴。
任何過程都有其局限性。Qpq在表面強化方面確實有很好的優(yōu)勢,但是表面硬度有限,硬化層很薄,不利于工件的精加工。后一種工藝通常采用QPQ處理來處理工件,因為其滲層只有0.3-0.5左右,不適合磨削。
QPQ熱處理,它是Quench-Polish-Quench的縮寫形式。是指將黑色金屬零件放入兩種材質不同的鹽浴中,通過多種元素滲入金屬表面形成復合滲層,從而達到使零件表面改變的目的。它沒有經過淬火,但達到了表面淬火的效果,因此國內外稱之為QPQ。
淬火之后配合回火。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QPQ表面處理技術是一種熱金屬加工技術,在這種技術中,金屬材料在某種介質中被加熱、絕緣和冷卻,其性能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晶相結構來控制。除了退火和回火,還有三種類型的正火熱處理工藝:
金屬熱處理過程中的正火處理,其實就是正火處理。通常,在熱加工過程中,鋼材的結構發(fā)生變化,性能也發(fā)生變化。為了使組織恢復正常,常采用正火處理。
?;幚砜梢宰鳛闊崽幚恚部勺鳛轭A先熱處理,還可改善加工性能。一般情況下,碳鋼正火處理就是將加熱到高溫并完成奧氏體化的碳鋼工件,直接在空氣中冷卻,以獲得細小珠光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正火熱處理的組織具有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即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冷卻快冷到Ms以下(或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另外,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調質是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調質可以使鋼的性能和材質得到很大程度的調整,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調質淬火時,使鋼件的淬火部位得到以細針狀淬火馬氏體為主的顯微組織。但其中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高溫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體。這是一種鐵素體與粒狀碳化物的混合物。
一般來說,QPQ金屬處理在加熱過程中使用氨氣分解活性氮原子。被零件吸收后,零件表面形成氮化物層并向中心擴散。滲氮通常采用專用設備或良好的滲氮爐進行。氣體滲氮是在1923年左右由南聯(lián)盟在德國開發(fā)和工業(yè)化的。目前,滲氮從理論到技術都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和完善,適用的材料和工件也在日益擴大。由于滲氮產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腐蝕性、耐高溫性、抗咬合性、耐大氣和過熱蒸汽腐蝕性、耐回火軟化性和降低缺口敏感性,與滲碳工藝相比,滲氮溫度更低,因此工件變形小,已成為重要的化學熱處理工藝之一,廣泛應用于齒輪、凸輪、曲軸、工具、冷加工模具等。在機械、冶金和采礦業(yè)。
模具熱處理盡量選真空熱處理,以獲得較小的變形量。模具可采用拼接結構,分成小塊就好熱處理了。用慢絲割,精度高、光潔度高、變形小。間隙有保證,毛刺會小的。看看你的設備精度是否很差。切邊毛刺大除了上面的幾位提到的,我認為凸模單邊受力,強度不夠可能性大。是否凸模太單???是否設計靠刀?還有板料熱處理后有殘余應力,線割后會出現(xiàn)變形,可以考慮較大的線割孔預先銑出再熱處理,留3~4mm 線割。
通常來說,QPQ處理加工是一種熱金屬加工技術,在這種技術中,金屬材料在某種介質中被加熱、絕緣和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來控制其性能。熱處理是控制緊固件性能、保證長壽命、安全可靠的關鍵技術。
所有生產產品的緊固件制造商都一直非常重視熱處理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通過大量的投入,長期的積累和不斷的完善,他們掌握了獨特的熱處理工藝,并嚴格保密。其他的可以做出同樣幾何特征和精度的仿制品,但是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很難匹配。
近代熱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有二大特點:一是基于材料組織轉變規(guī)律及其對性能影響的基礎研究不斷深入形成新的熱處理理論與工藝;二是吸取其它學科的成果(例如電磁感應、激光、離子束、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燃燒技術、傳熱學等等)發(fā)展出新的熱處理技術。我國已成為制造大國,雖然近20年來,熱處理規(guī)??焖僭鲩L,但技術熱處理技術上與其他國家水平還有幾十年的差距,導致國產緊固件落后于主機的瓶頸現(xiàn)象日益顯現(xiàn)。
緊固件是機械制造之本,其作用可為謂"四兩撥千斤"。表面上緊固件產值只占機械行業(yè)的百分之幾。實質上,它帶給關鍵構件和裝備的附加值要高得多。
缸筒表面處理廠家為您介紹鍵部位的發(fā)動機連桿螺栓、飛輪螺栓、車輪螺栓、懸掛螺栓等,都是關系生命、財產安危的重要緊固件,目前還有40%~60%依靠進口。它們的制造技術雖然與一般的緊固件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其制造與檢測技術、裝備、材料、管理控制等,都有較大的不同,為緊固件技術較高、集中的體現(xiàn)。
在QPQ處理過程中,在預熱和氧化過程中只能形成氧化膜,在氮化過程中可以形成深而復雜的滲層。
工件浸入氮化鹽浴后,氰酸鹽分解產生的N、C原子可以在工件表面形成較高的N電位和C電位。n原子的半徑只有Fe原子的一半,而c原子的半徑小,所以n和c原子可以在Fe原子的晶格間隙中擴散。
在QPQ處理的氮化溫度(510-580℃)下,工件表面的高濃度N、C原子向內部擴散,先形成在α-Fe中的固溶體。隨著表面原子濃度的提高,逐漸形成γ′(Fe4N)化合物和ε(Fe2-3N)化合物。由工件表面向中心形成N、C的濃度梯度。滲層組織為化合物層ε相、ε相+γ′相、γ′相,化合物層以下是N在α-Fe中的固溶體,形成擴散層。
因此,齒輪表面處理后的工件滲層組織由三層構成:外表為氧化膜;中間為化合物層;向內為擴散層。其中以化合物層重要,其主要組成為Fe2-3N,它是提高耐磨性的可靠保證,同時它的抗蝕性也很好。
氧化膜的主要作用是與化合物一起構成較好的抗蝕層。同時它處于多孔狀態(tài),可以儲油,減少摩擦,對提高耐磨性有利,同時還有美化外觀的作用。擴散層主要作用是提高工件的疲勞強度,對增加細薄件的整體強度和彈性也有很大的作用。